欢迎您访问黄冈市遗爱湖公园官方网站!
您当前位置:遗爱湖公园 >> 公园概况 >> 公园文化 >> 东坡文化 >> 浏览文章
遗爱湖公园官方网站·网站地图
  • 网站首页
  • 公园概况 公园简介 公园文化 特色景点 科普园林 湿地保护
  • 遗爱十二景 遗爱清风 临皋春晓 东坡问稼 一蓑烟雨 琴岛望月 红梅傲雪 幽兰芳径 江柳摇村 水韵荷香 大洲竹影 霜叶松风 平湖归雁
  • 公园动态 公园动态 工作动态 党建工作 湿地保护
  • 畅游遗爱湖 展馆开放时间 导游讲解服务 观光车租赁 自行车租赁 游园须知 游览线路
  • 乐享遗爱湖 吃在遗爱湖 住在遗爱湖 购在遗爱湖 游在遗爱湖 娱在遗爱湖
  • 信息公开 机构职能 公示公告 政策法规 采购信息
  • 通知公告
  • 商务合作
  • 苏东坡:半世江湖游,一生儒道佛
    发布时间:2021年11月24日       来源:深圳市书法院微信公众号      阅读次数:

    苏东坡:半世江湖游,一生儒道佛

    半世江湖游

      泱泱中华五千年的历史中,苏东坡是一座直达天际的文化高峰。 


      和他伟大的文化成就相比,苏东坡的一生却是非常坎坷的,仕途不顺,从26岁入仕到66岁去世,他一直在宦海中沉浮,大半辈子被贬谪到偏远的地方做小官,远离“庙堂”而居“江湖”。 


      特别是一生中受到的两次严重的政治迫害,第一次是在45岁那年因“乌台诗案”而下狱,出狱后被贬到黄州;第二次是在59岁时被贬往惠州,以及62岁时贬到儋州(在今海南省)。 


      当时的儋州还是蛮荒之地,“食无肉,病无药,居无室,出无友,冬无炭,夏无寒泉……”。 


      尽管经历了无数艰苦,苏东坡依然乐观开朗,并且他热爱自然,喜欢游历,贬谪生涯也让他见识了无数的奇异风景以及各地的风土人情。 


      古人讲究养气,读书和游历是养气的两大要素,缺一不可。 


      从距离上讲,古人的游历远不如今人。今人坐飞机,千里之遥,片刻就到;对古人而言,百里之外的地方就形同异域,充满了神秘感。 


      然而取消了距离也就取消了过程,太多的舒适,太少的意外,养气之类,已无从谈起,同时也削弱了感受和体验的深度。 


      所以今天我们很少能看到苏东坡的那样的千古好文章。苏东坡一路遭贬,一路游历,一路诗文,给我们留下了多少伟大的作品。 


      苏东坡逸怀浩气,旷绝古今;乐观开朗,豁达潇洒;能于糟糠中见珠玉,在野菜里觅美味。 


      苏东坡以他的卓越人格和精神创造,告诉我们,在艰难困苦中,人的生命可以抵达什么样的丰富性,人的心灵可以喷发到什么样的高度。

    苏东坡:半世江湖游,一生儒道佛


    一生儒道佛

      在苏东坡那里,儒、释、道三家是圆融的,儒家给人的生活提供一个框架和秩序,而道家和佛家则对个体的精神追求做了引导。


      在苏东坡的世界,出世和入世是如此的和谐,几乎没有冲突。


      儒家入世之心:仁者爱人,济世安民 


      苏东坡对人赤诚热心,心无芥蒂,从不防人,曾经对他弟弟说,“眼前见天下无一个不好人”,又说自己“上可陪玉皇大帝,下可以陪卑田院乞儿”。 


      他厚道善良温和,饱经忧患也没有变成尖酸刻薄。 


      他原谅曾经的敌人,反对杀婴恶习,给太后上书要求宽免贫民欠债。 


      他一生为官清正,造福人民,深受百姓爱戴。 


      他为老百姓祈雨,捕蝗,兴修水利,对朝廷党争不愿“站队”,敢于直言。 


      他提出了让决堤的黄河水,北流入海,来治理黄河的主张,后来被采用。 


      在他被贬到儋州之前,那里的文化是非常落后的。宋朝建国以来的百多年里,还没有人考中进士。 


      苏东坡到了以后,开始讲学,培养了大量人才,他在学生姜唐佐的扇子上题写了两句诗,“沧海何曾断地脉?珠崖从此破天荒”,并鼓励他说,将来你考中了,我再把这首诗给你写完。 


      遗憾的是,姜唐佐考中后,苏东坡已经去世,弟弟苏辙为他续完了这首诗。 


      可以说,是苏东坡开启了海南的人文教化,并给后世留下了一个“破天荒”的典故。

    苏东坡:半世江湖游,一生儒道佛

      道家超世之心:超然物外,顺其自然


      道家超越物质功利的思想,深深影响了苏东坡。


      老子说:“甚爱必大费,多藏必厚亡。” 


      庄子也一再强调,“不以物累形”“物物而不物于物”。 


      人要超越物质,不为物质所奴役,用物而不是为物所用,才不会本末倒置、舍本逐末。明白这一点,超然物外,就不会困在物欲里面出不来。 


      老子说:“人法地,地法天,天法道,道法自然。” 


      道家思想在苏东坡身上的另一个体现则是老庄的顺其自然,轻视超越有限时空和物质环境,不惧世事的风波,“一蓑烟雨任平生”,一蓑衣在身上,任它风雨沾不了身;“也无风雨也无晴”,顺其自然而已。 


      顺应自然,也道家养生的最高智慧所在。首要的便是要养神,神清则气和,气和则身安,办法就是老子说的“致虚极,守静笃”,返璞归真,清静淡泊。 


      苏东坡有养生四句秘诀:“无事以当贵,早寝以当富,安步以当车,晚食以当肉。”这正是顺其自然的体现。 


      同时,苏东坡与道教的关系也非常密切,少年时与弟弟苏辙在家乡的天庆观(在今四川省眉县)读书。 


      他们的启蒙老师是道士张易简。当时张易简道长收的学生有几百人,苏轼是倍受张道长青睐的学生之一。 


      苏东坡成人后,也经常与道士交往,他除了自号“东坡居士”外,还有一个不为人熟知的号——“铁冠道人”。

    苏东坡:半世江湖游,一生儒道佛

      佛家出世之心:身心皆空,达观圆融。


      当代人林夕说:“虽然苏东坡没有皈依佛教,但他和很多禅师和尚的交往所形成和透露出来的心境,淡淡写上几笔就能成为很多人的人生座右铭。比如佛理对一般人来讲太深奥太难懂,但苏东坡的词就可以做普及化的佛经。” 


      苏东坡的学佛,不执著于斋戒、持律、诵经,也不喜欢虚玄之谈,而是希望佛教能真正有益现实人生。 


      在佛寺的清幽环境中,焚香静坐,悟得物我两忘、身心皆空的道理是他最大的收获。 


      苏东坡的大量诗文作品含藏了非常深刻的佛禅意味。 


      “人生到处知何似,应似飞鸿踏雪泥”,这已经有《金刚经》“一切有为法,如梦幻泡影,如露亦如电,应作如是观”的意味了。 


      苏东坡最终有了一颗平常心,这种心态,就是平和淡然。这种平和,是一种历经风吹雨打后的坚韧;这种淡然,是一种看破看透后的达观。 


      可以说,在顺境与逆境的变更中,在入世与出世的交叠中,在激情与虚幻的转化中,在儒、佛、道的碰撞激荡中,苏东坡得到了融汇、整合与统一,从而达到天趣洋溢、生机浩荡、超然无累、自足圆满的人生境界。

    上一篇:展览预告|东坡遗韵•黄冈惠州儋州眉山诸城五城市书法联展
    下一篇:诗词 | 苏轼笔下的秋天,写尽人生的百味